泉源公司自实行单项工程核算,从接单放线、施工至竣工验收交付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实施工程竣工交付、质量、安全全责制度后,安全科的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安全监管主要有五大功能:
1.强制性制约功能。为了保证单项工程的顺利完工,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进行的检查、牵制活动。主要是通过即时纠偏,使工程施工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顺利实现。
2.参与功能。为了保证监管活动的有效性,使监管者参与每项具体管理活动,并在参与中实施监管。监管活动要渗透于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每一环节之中。如对工程项目部的管理,既要检查工程的先进性、科学性,还要检查计划的严密性、可行性。这表明,监管的重点是抓源头。
3.预防功能。除了检查纠偏以外,还要善于发现和寻找各种对未来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的现实因素或潜在因素,以预防、阻止各种错误和偏差的产生和出现,保证工程安全施工的顺利实现。监管就其实质而言,是管理的一项职能,是众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监管与被监管的根本目的的一致性。这一点往往被错误地理解。
4.反馈功能。安全监管也是一种反馈,而且是一种及时的反馈,对管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监管首要是检查,通过审核检查,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偏差,从决策的目标是否先进,计划的安排是否合理,指挥是否得力,协调是否有效,以及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完备等各方面都能反馈有关信息。
5.保障功能。监管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保障,即公司与项目部的利益得到实现。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对某些利益集团的对抗行为,作为监管主体的安全科,有时不得不运用公司的规章制度予以强制性纠正。
制约功能确定了安全监管的范围,参与功能指出了安全监管的过程,预防功能突出了安全监管的重点,反馈功能则为安全监管提供依据,保障功能则是安全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安全监管活动的功能体系。
工程施工安全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也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领域。它直接涉及到员工(干部)素质、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和吊车设备质量、技术规章、用人(用工)制度、劳动(工作)纪律、运输(劳动)组织形式、产业和经济技术政策、人机工程、社会治安等因素和领域。这些因素和领域的任何变化、变革,都会直接影响到安全。而这种变化、变革,是经常发生的。这就决定了安全监管不能只是“出事论事”和“就事论事”,要超前研究、超前监管。同时我们要注重日常监管原则。这一原则是“木桶原理”运用于安全管理的结论。因为,最高的安全水平是日常水平,最真实的安全状态是日常状态,最好的安全管理是日常管理。因此,安全监管,要把监管力量放在生产第一线,放在每一个生产岗位,以至重要行业行为。要把监管的重点放在日常,不要搞什么声势浩大的、大检查式的管理,也不要把监管的重点放在看报表、看材料上,而是放在加强日常监管上。